国产小家电的变动引得人心惶惶,关于被收购后的国产小家电企业会如何发展、收购了国产小家电企业的外资小家电企业会引起国内小家电市场怎样变动的讨论尘嚣直上,国内小家电企业与国内小家电市场就如大多数亲密的合作伙伴一样,经历了共苦,却无法同甘。
随着被收购我们突然发现,国内小家电仿佛一夜之间变得劣迹斑斑,面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国内小家电到底得了什么病?
产品检验不过关频频上演
在所有的家电品系中,想必小家电产品的不合格率是最高的。热水器不合格、电饭煲不合格、电吹风不合格、电磁炉不合格……但凡有小家电的检验,就会有一系列的不合格产品被列举出来。
小家电产品频频被曝不合格,首要原因是入行门槛过低、没有质量保证。与其它大电不同,小家电产品的入行门槛上是极低的,基本上只要想做,就可以买机器租厂房开工厂,这种情况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颇为常见。我们不能断定在这些小工厂中没有质量合格的产品,却也不能否认这些小工厂给小家电市场带来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大多小工厂只是着眼短期利益而并不在乎整个小家电行业的发展,它们不会在乎不合格产品可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的伤害,只是以利益最大化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生产。没有责任心并且没有技术保障的小工厂能生产出多少让人放心使用的小家电产品,我们都能想象。除了小企业自主进入行业进行无保障的生产外,大企业找工厂代工也是小家电产品频频被曝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都会与小企业合作,将产品生产交给小企业代工完成。这本是互惠互利的合作,却因为被代工企业的管理疏忽而演变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没有大企业的技术标准检测和质量监督,小企业大都不会自己去注意这些问题,而是一味的将重点放在以最小成本赚取最大利益上,故此大企业的小家电产品也被贴上了不合格的标签。飞利浦日前频频闹出的质量问题便是例子。
售后不给力成硬伤
小家电产品的售后与其他大电产品不大一样。便宜的单品售价让小家电产品的售后陷入比较尴尬的局面:某位消费者花300块买的电磁炉使用一年后出现问题,拿到维修点咨询后得知,要修好电磁炉需要维修费120元。这让消费者陷入两难:一方面觉得花120块来修原价才300多的电磁炉不划算;另一方面又觉得电磁炉就这样废掉很可惜。这位消费者的纠结也是大多数使用小家电产品的消费者共同的纠结。